定期进行乳房检查 预防乳腺癌症

来源:南通大学附属泰州妇产医院

温馨提示:为节省您的手机流量,文章内容简短,有任何疑问可预约挂号了解。
  

陈女士, 55 岁,海陵区人。因发现左乳房长有包块,在当地一所医院被诊断为乳腺纤维瘤,接受了两个月的治疗,西药、中药吃了不少,不仅不见任何起色,体重也严重下降。陈女士立即决定到泰州妇产医院接受治疗。来到泰州妇产医院后,乳腺科主任为她检查后诊断为乳腺癌。进行左乳改良根治术和 2 个多月的辅助治疗后,陈女士已逐渐恢复健康。

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症状表现为: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改变、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只要广大女性能有较强的防癌意识,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认真地做好自我检查,随着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相信癌症绝不是不治之症。

乳腺癌的危害

一、上肢及手部肌肉萎缩:常因手术时损伤臂丛神经或其鞘膜所致,常见有小鱼际肌的萎缩。

二、出血:出血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行肿块切除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均可有此种并发症的出现。出血的原因常为:①术中止血不遗留有活动性出血点;②术后由于应用持续负压引流,体位改变或剧烈咳嗽等原因,使电凝的凝血块脱落或结扎的丝线滑脱,导致引流出血;③术前应用化疗或激素类药物使伤口容易渗血。

三、皮瓣坏死:皮瓣坏死也是乳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皮片坏死,愈合延迟,可能影响后续的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常需切除较多的皮肤,加之皮瓣分离的范围较大,皮瓣剥离得过薄或厚薄不均,会使真皮内毛细血管破坏而影响术后皮瓣的血供;或者皮瓣缝合时张力过大,术后伤口积液时,也会引起皮瓣的缺血坏死;有时因使用电刀操作不当,造成局部皮肤烧伤或血管凝固性栓塞,也容易导致皮瓣坏死。皮瓣坏死一般术后24小时即见,缺血的皮肤变苍白,逐步呈青紫色,水肿表面有小水泡 。3~7日后坏死区域的界限逐步清楚,皮肤逐渐呈黑色硬痂状。

四、积液:积液是指皮瓣与胸壁或腋窝间有液体积聚造成皮瓣不能紧贴于创面。它也是乳腺肿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的原因有:①引流不畅使创面的渗出液不能及时引出而积聚;②创面内血液凝固形成凝血块,不能引流出以后液化形成积液;③解剖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时,一些小的淋巴管损伤而未结扎,伴引流不畅形成积液,一般发生在腋窝外侧;④用电刀解剖腋静脉时,发生积液的机会较使用手术刀为多,可能电刀对创面的愈合有一定的影响,且经电刀解剖后一些小的淋巴管暂时封闭,而在负压吸引后又有开放造成积液;⑤此外皮瓣张力过大使伤口不易覆盖以及引流管拔除过早等也有一定的关系。

五、上肢水肿:乳腺癌根治术后,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碍,易引起上肢的水肿。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各家报道自5%~40%不等,近年来严重上肢水肿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不超过5%。造成上肢严重回流障碍的原因:①腋窝清扫范围不当,破坏了局部的侧枝循环。以往对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解剖,常同时将腋鞘一并删除,亦影响术后的淋巴回流,因而手术时如未见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时,可不必将腋血管鞘拨除。实际上腋窝如有肿大淋巴结侵犯腋鞘时,常已非手术所能完全达到根治目的;②腋区有积液或感染,造成局部充血,纤维化疤痕形成防碍了侧枝循环的建立;③术后锁骨上、下区及腋区的放射治疗引起局部水肿,结缔组织增生,局部纤维化继而引起水肿。

乳腺癌的预防与保健

1、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的食品

肥胖和体重的增加都有可能导致乳癌发生。平时应少摄取动物性脂肪,多吸收纤维性的食物、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进而减少身体中可能导致乳癌的雌激素,降低乳癌的发生率。

2、养成运动好习惯

据医学专家统计,经常运动的女性,患乳癌的几率比不运动的女性低30%。多做运动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能预防乳癌的发生。

3、定期作乳房检查

①年龄在20-40岁的女性,应于每月例假过后一周内做一次乳房自检;每隔2年,由专业医师做一次临床检查或乳房摄影术。

②年龄在40-49岁间的女性,除每月定期做乳房自检外,每年做一次专业性的乳房检查比较好。

③年龄在50岁以上的女性,每月应定期做乳房自检,且每年须做一次临床乳房检查和乳房X光摄影。

虽说女性都有患乳癌的危险,只要您坚持做到了以上这些,必能远离乳癌的威胁,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功效。

相关阅读

专家团队
自助挂号平台 省时省钱免排队